▍不再自我攻擊
三十六歲的兒科醫生艾洛蒂說:「我花了六年時間來寫我的醫學博士論文。每次我都覺得沒有準備好,高度不夠。為此,我還更換了三次主題。我的問題很簡單,每次開始寫論文,沒寫幾行,我就覺得不滿意。」
「我的博士論文導師們對我說這個選題很好,我們可以就此發展出很多東西,但這些都無濟於事,我為此筋疲力盡,就像內心有個聲音一直重複對我說這個選題不好、行不通,我想像評委翻著我的論文噘嘴表示不滿……幸運的是,我的最後一個導師惱火了,對我說: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。你的工作是寫論文,而我的工作是對你的論文進行評價!』他的這番話使我不再將兩者混為一談。我曾慣於一邊行動一邊評判我的行動,倘若經常如此,我們將一事無成!」
「自我攻擊」是我們對自己批評性的成見。這個成見通常是父母話語的內化,源於我們童年時期所聽到的東西。「自我攻擊」有好幾種形式,事前:「這有什麼意義?」、「這行不通」;事後:「太差了」、「沒有一點用」、「不夠好」。
面對自我攻擊能做些什麼呢?
首先,要意識到「自我攻擊」的存在。你要明白你的這些困難不僅源自你的任務,還源自你自尊方面的問題。比如你可能認為:「只有做到完美,我才覺得自尊得到了保護。」
其次,要習慣於對內心的想法進行如下的思考:這個想法現實嗎?這個想法是否讓我自我感覺好一點?這個想法能否讓我更能應付現在的處境?這個想法是否有助於我下一次應對得更好?
.
《#恰如其分的自尊【暢銷經典版】》
L’ estime de soi
.
作者:克里斯托夫‧安德烈, 弗朗索瓦‧勒洛爾
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
各位朋友好:
自我攻擊,或者我們更習慣使用的「自責」,長期來說,常常消磨鬥志,讓我們恐懼改變,因為害怕失敗。看見自己的困難就好,能思考如何採取行動改善更重要。
因為昨天直播時,對於如何改善低自尊的狀況,我們有些討論。今天希望多補充相關內容,也許在這個部分多些自我調整。
祝願您,能停止自責,懂得如何更好地為自己負責!